雷声赛道从总是业者大雨点小的三点思考为何
每次听到GameFi要迎来爆发季的消息,我都忍不住想起《冰雪奇缘》里雪宝唱的那首《In Summer》——满怀期待地唱着夏天,实际上还冻在冰天雪地里。作为一个在加密领域摸爬滚打多年的老韭菜,我亲眼见证了DeFi如何一步步证明自己的价值:它创造了传统金融完全无法想象的奇迹,比如全球通用的数字货币、24小时不打烊的金融市场、完全去中心化的借贷服务。但GameFi呢?就像个长不大的孩子,一直找不到属于自己的成长路径。 说到GameFi,最让人头疼的就是这个"既要又要"的困境。玩家当然希望游戏好玩,但谁也不愿意被当成"人肉矿机"。现实情况很骨感:游戏里赚钱效应越强,可玩性往往就越差。还记得去年某款号称"边玩边赚"的游戏吗?刚上线时大家趋之若鹜,结果币价一跌,玩家跑得比兔子还快。这种"赚钱就玩,亏钱就跑"的心态,让GameFi项目陷入恶性循环。 真正有实力的游戏大厂根本不屑于玩GameFi这套。EA、暴雪这些巨头每年光卖皮肤就能赚几十亿,干嘛要把铸币权分给玩家?而东南亚、中东的野鸡工作室更现实,他们宁愿做换皮手游快速变现。剩下愿意尝试GameFi的,往往是既缺资金又缺用户的二三流团队。这就导致了一个尴尬的局面:想做Web3游戏的人没实力,有实力的人不想做Web3游戏。 在DeFi世界,用户通过提供流动性就能与项目方利益共享。但游戏行业完全不同——好的开发团队永远是稀缺资源。我曾天真地以为元宇宙能改变这种格局,但现实给了我一记响亮的耳光。想想看,当暴雪这样的公司已经拥有海量用户和稳定现金流时,他们凭什么要发币?发币对他们来说简直就是自降身价。 说到底,GameFi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缺乏像Uniswap那样的"顿悟时刻"。无论是号称全链游戏还是AW概念,本质上都是新瓶装旧酒。作为一个老玩家,我的感觉是:GameFi现在还处在蹒跚学步的阶段,距离真正的爆发,恐怕还得经历几个寒冬的洗礼。矛盾一:游戏体验 vs 赚钱效应
矛盾二:中心化开发 vs 去中心化理想
矛盾三:玩家与开发者的不平等关系
- 最近发表
- 随机阅读
-
- 马斯克的推特又搞事情!比特币能否借势起飞?
- 非农行情完美收官,我们的比特币空单成功斩获400点利润!
- 加密货币成哈马斯筹款新渠道?专家:仅占资金冰山一角
- FTX惊天黑幕:用Python代码造假的保险基金骗局
- 惊魂八月:一场就业报告如何掀起全球金融海啸
- 东京街角的DAO革命:我在涩谷偶遇的Web3乌托邦
- Foresight Ventures基础设施投资版图:一次深度剖析
- 钓鱼攻击黑幕大揭秘:2400万美元如何被洗白?
- 越南加密货币合法化之路:一部跌宕起伏的数字经济转型史
- 数字货币与美股:一场危险的跷跷板游戏
- 区块链日报:2023年10月12日行业观察
- 理想主义者的NFT创业困局:一个失败者的心灵自白
- 加密货币市场晚间观察:比特币、以太坊蓄势待发
- 当AI遇上加密投资:Space AI如何帮你玩转数字资产?
- 印度加密货币监管迎来关键转折点:G20马拉喀什会议前瞻
- 重磅!颠覆性LST新玩法即将揭晓,10月12日这场线上发布会不容错过
- 中国NFT创业避坑指南:如何在监管红线内玩转数字藏品
- MEV Protocol:区块链世界的新玩家正在改写游戏规则
- 狗狗币遭遇滑铁卢:0.057美元关口能否成为救命稻草?
- ALI交易平台:在数字金融浪潮中乘风破浪
- 搜索
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