年香港虚拟理性思考从观资产这一再到狂热望到
还记得去年那个秋日吗?2022年10月31日,香港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发布那份令人瞩目的虚拟资产政策宣言,转眼已经过去整整一年。这一年,香港的数字货币江湖可谓是波澜壮阔,经历了从最初的冷眼旁观,到后来的全民狂欢,再到如今的谨慎前行。 说实话,当初宣言刚发布时,圈内人都在暗自摇头。这些年我们看到太多"香港出品"的交易所最后都把总部搬到了海外——Bitfinex、Tether、BitMEX、Crypto.com,就连后来暴雷的FTX也不例外。这些公司最初都选择在香港起家,但最终都因监管环境、银行服务等问题不得不远走他乡。 记得2018年证监会推出的监管沙盒吗?原本应该是个好事,结果却因为条件太苛刻,连最基本的企业银行账户都开不了,搞得创业者们哭笑不得。难怪当时大家都觉得这次宣言可能又是雷声大雨点小,甚至12月8日立法会通过虚拟资产监管新规时,居然都没几家媒体报道,大家都在忙着围观FTX的惊天暴雷呢。 不过事情很快有了转机。去年12月中旬,南方东英在港交所推出首批比特币和以太坊期货ETF,这记实锤让所有人都惊掉了下巴——宣言里说要做的事,居然这么快就落地了!紧接着今年1月底金管局的稳定币咨询文件,更是让人看到了希望。 最精妙的是2月20日证监会发布的交易平台咨询文件。明眼人都看得出来,这是和金管局在打配合战:一方面展示政府整体推进的决心,另一方面也让我们明白,稳定币和交易平台这两个牌照就是虚拟资产市场的左右手,缺一不可。这种政策连贯性的安排,确实让人眼前一亮。 当证监会松口允许散户参与交易时,整个圈子都沸腾了。那段时间,我参加的每个饭局都在讨论该怎么给证监会提建议:要不要开放衍生品交易?怎么设置投资者保护机制?上币流程该怎么优化? 4月份的香港Web3嘉年华更是把气氛推向高潮。当时美国SEC正在对币安、Coinbase穷追猛打,很多朋友都在说:"看吧,东方要崛起了!"甚至不少已经搬到新加坡的项目都在打听回流的可能性。 最让人感动的是金管局主动召集银行和虚拟资产机构开会,强硬质问银行为何不给Web3企业开户。这在香港金融史上绝对是破天荒的头一遭!很快我们就听说,某些虚拟银行已经开始给合规的Web3企业开运营账户了。 可惜好景不长,JPEX事件给整个行业浇了一盆冷水。虽然圈内人都知道JPEX根本不是主流交易所,但普通民众可不管这些。一时间,大学取消区块链课程、机构解散研究团队、政府部门开始反思,这些消息接踵而至。 但如果你问我,现在的香港币圈其实更健康了。科大副校长们开始研究外汇储备背书的稳定币,持牌机构在探索RW A产品,金管局也在深入研究区块链债券。最近比特币价格回暖,南方东英的期货ETF成交量暴涨百倍,但这次大家都学会了理性思考。 说到底,香港的虚拟资产之路虽然曲折,但方向是对的。从最初的怀疑,到中间的狂热,再到现在的审慎乐观,这个成长的过程虽然痛苦,但或许正是行业走向成熟的必经之路。疑云密布的起步期
令人惊喜的转折点
全民狂欢的热潮期
冷静思考的当下
- 最近发表
- 随机阅读
-
- 市场震荡中的操作思路:加息前夕的布局机会
- 加密货币市场惊魂夜:CPI数据引爆大规模爆仓潮
- 假如OpenAI采用DAO治理,这场戏剧性风波能否避免?
- 恐怖组织筹款新手段:加密货币成哈马斯隐形金库
- 链游公会YGG:如何玩转GameFi经济生态?
- 寻找下一个SOL:CoinList或将成为加密独角兽的摇篮
- 以太坊2,000美元的心理战:这次能站稳吗?
- 区块链晨报 | 币安高管离职潮持续,NFT市场强势反弹,监管风暴或将来临
- 加密货币市场暗流涌动:BCH减半倒计时与美联储决策前瞻
- Web3项目为何频频闪崩?这些血淋淋的教训你必须知道
- ATOM能否在新一轮牛市中脱颖而出?投资者都在关注这个关键信号
- 区块链革命:当传统金融巨头开始玩自己的游戏
- 比特币投资者正在上演落袋为安大戏,后市走向引人深思
- DePIN革命:重塑基础设施领域的三大创新视角
- Blur创始人再出大招:Blast L2如何用躺着赚钱模式搅动市场?
- 以太坊空单精准收割60点利润,团队合作才是制胜法宝
- IOST近期动态全记录:2023年10月下半月重要进展盘点
- 解密2023年最火的三大Telegram交易机器人
- 市场惊魂后是机遇?资深交易员告诉你如何抄底布局
- Nansen创始人深度剖析:下一轮加密牛市的11个关键推手
- 搜索
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