背后市暗藏撑起国股的美科技危机巨头繁荣
说真的,现在的美国股市就像是一个被科技巨头们扛在肩膀上的巨人。我从事金融分析这么多年,还是第一次见到如此夸张的集中度。英伟达这家公司简直成了市场的"顶梁柱",它的市值居然超过了4万亿美元!这相当于整个标普500指数的8%啊。要知道,我办公室里那本发黄的金融年鉴里,可找不到任何一家公司在过去35年里有这样的统治力。 现在的市场就像是在开一场科技公司的狂欢派对。除了英伟达,还有9家市值超过1万亿美元的巨无霸企业。我数了数,除了巴菲特老爷子的伯克希尔·哈撒韦,清一色都是科技公司。微软和苹果就像两个"3万亿俱乐部"的常驻会员,谷歌和Facebook则在"2万亿俱乐部"里觥筹交错。就连特斯拉这个造车的,也非要给自己贴上科技的标签。 这让我想起1999年的互联网泡沫时期,那时候人们也在高喊"科技为王"。但跟现在比起来,当年的市场集中度简直就像是儿戏。现在的投资者,特别是那些买指数基金的普通人,几乎都在被动地重仓这些科技巨头。赚钱的时候确实很爽,但这种失衡的状态总让我想起2008年金融危机前的情形。 今年标普500的表现简直就像坐过山车。4月份因为特朗普政府那个1930年代以来最高的关税政策狠狠摔了一跤,结果转眼间又靠着科技股爬了上来。我仔细研究了数据,发现信息技术板块贡献了标普500超过一半的涨幅,再加上通信服务板块,这两个科技相关的板块居然包揽了总回报率的70%! 更夸张的是个股贡献。英伟达一家就占了26.2%,微软21.6%,Meta9.8%...这让我想起小时候玩的积木游戏,现在整个市场就像是用几块超大积木搭起来的塔,看着壮观,但稍微碰一下可能就会轰然倒塌。 说实话,英伟达的崛起确实有其道理。在AI这场军备竞赛中,它就像是个卖铲子的——科技巨头们挖AI的金矿,它靠卖工具赚得盆满钵满。Alphabet、微软这些公司今年计划投入4000亿美元的资本支出,大部分都花在AI基础设施上。连电力公司都跟着沾光,毕竟这些AI数据中心耗电量惊人。 但问题在于,现在的估值已经完全超出了合理范围。就拿Palantir来说,这家公司的市盈率高达570倍!我们办公室的实习生算了算,这意味着投资者要等570年才能靠公司利润回本。这让我想起2000年那只著名的袜子玩偶Pets.com,虽然现在这些公司确实能赚钱,但过高的估值同样危险。 对比1999年的数据很有意思。那时候微软虽然是老大,但在标普500中的权重只有4.9%,前五名公司加起来贡献了42.1%的回报率。而现在呢?前五家公司贡献率超过70%!这就像是用更少的支柱支撑着更大的重量,风险可想而知。 我经常告诉客户:市场好的时候大家都开心,但千万别把运气当能力。当整个市场都依赖少数几家科技巨头时,一旦出现黑天鹅事件,后果不堪设想。我的建议是:一定要做好全球资产配置,股票债券都要有,为可能的市场反转做好准备。毕竟在这个疯狂的市场里,保持清醒比什么都重要。科技股的狂欢派对
失衡的市场结构
AI狂潮下的隐忧
历史的教训
- 最近发表
- 随机阅读
-
- 华尔街资本正在疯狂扫货以太坊!真相令人震惊
- Vitalik眼中的比特币新纪元:Layer2生态将如何重塑未来格局
- 为什么FRAM有望成为BRC20赛道的下一个千亿级项目?
- 汇丰玩转区块链:传统黄金交易迎来数字革命
- 全球区块链精英即将齐聚迪拜!这场盛会你不能错过
- SOL币的疯狂上涨:一场让人意外的翻身仗
- 暖心!CoinW币赢这场跨越台湾4城的爱心行动,让3000美元物资温暖流浪毛孩
- 加密市场回暖:是真牛还是假象?我们该何去何从
- 0822市场观察:比特币进入关键抉择期,鸽鹰之争牵动投资者神经
- BRC20:比特币链上的淘金热,一场高风险高回报的游戏
- 被过度炒作的加密货币恐怖融资:真相究竟是什么?
- 币圈淘金记:一个老韭菜的7条实战心得
- 8月12日数字货币合约交易手记:当市场教会我们耐心等待
- 比特币暴跌后暗藏黄金坑?老韭菜告诉你何时抄底
- 11月加密市场:暴富机会还是泡沫陷阱?
- 比特币ETF狂欢背后:我们是否正在失去比特币的灵魂?
- 币圈捷报:昨日BTC多单狂揽700点,这份盈利秘诀请收好!
- 揭秘BRC-420协议:一个值得关注的区块链新机遇
- 日元的绝地反击:一场迟到已久的汇率保卫战
- 11月7日比特币以太坊行情观察:反弹乏力,警惕下行风险
- 搜索
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