别被市昏了头脑十年长牛场热A股情冲
最近A股市场的热度可以说是"烫手",不光让散户们坐不住了,就连一向稳重的财经媒体也开始热血沸腾地喊出"A股十年牛市"的口号。作为一个见证了A股多次牛熊转换的老股民,我必须说这种论调让我既兴奋又警惕。 什么是真正的十年牛市?在我看来,就是像上证50、沪深300这些代表市场整体走势的指数能够持续上扬,不断刷新历史高点。但在兴奋之余,我们更应该冷静分析支撑这种长期牛市的基础条件。 记得2007年大牛市时,市场也是这么疯狂。我当时刚入市不久,就被这种狂热气氛感染,结果可想而知。那次惨痛教训告诉我,股市要真正实现长期上涨,必须要有两个"硬核"支撑:一个是源源不断的资金流入,就像给市场输血;另一个则是实体经济这个"基本面"要足够健康。 如果只是靠资金推动,这样的牛市就像沙滩上建的城堡,看起来壮观却不牢固。2015年的杠杆牛就是最好的例子,当时资金疯狂涌入,指数一路高歌猛进,可一旦资金撤离,市场立刻现出原形。 反观美国市场,过去十多年的长牛确实令人羡慕。但我们必须看到,人家是"双轮驱动":一方面有科技创新的持续发力,从互联网到人工智能,一个个新兴产业不断涌现;另一方面美联储的货币政策也相对宽松。即便是在疫情期间经济承压的情况下,靠着这些科技巨头的韧性,美股依然保持强势。 再看当下的A股,情况就复杂得多。这几年房地产市场调整确实释放了大量资金,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,这些钱先是涌入了债市,造就了债券市场的繁荣;后来又纷纷存入银行,导致居民储蓄不断攀升。现在这些资金开始流向股市,更像是"资金搬家"的游戏。 更让人担忧的是经济基本面。作为一个经常走访企业的经济观察者,我能明显感受到实体经济的压力。制造业PMI数据时常在荣枯线附近徘徊,消费复苏的步伐也比预期缓慢。这种情况下,指望A股走出像美股那样的长牛,我觉得有点过于乐观了。 回顾历史总能给我们启发。上世纪90年代的日本就是前车之鉴,当时日本经济如日中天,股市楼市双飞,可泡沫破裂后进入了漫长的调整期。虽然中国有自己的国情,但经济规律这东西,从来不会因为国情不同就改变。 我记得恒大暴雷前,其实很多业内人士早就看出了端倪。这不需要多高深的专业知识,只要保持常识判断就能发现问题。可惜大多数人都会被表面的繁华迷惑,忘记了最基本的经济规律。 说到A股未来十年的走势,我持谨慎乐观态度。整体指数要持续创出新高确实面临挑战,但不代表没有投资机会。就像这几年新能源、半导体等板块就走出过独立行情。不过对普通投资者来说,要在4000多只股票中精准捕捉这些机会,难度不亚于大海捞针。 投资最重要的不是预测市场,而是认清现实、控制风险。与其盲目追逐"十年牛市"的幻想,不如脚踏实地做好功课。毕竟在这个市场上,活得久比赚得快更重要。
- 最近发表
- 随机阅读
-
- 数字金融世界今日看点:从37万亿国债到NFT热潮
- DOT行情深度解析:5美元关卡成为多头必争之地
- 寒冬夜话:11.13数字货币合约交易策略与市场观察
- RWA革命:金融创新的机遇与挑战
- 香港楼市迎来数字革命:首个房地产STO获批背后的深层意义
- 区块链格局大变:以太坊正面临前所未有的三线作战压力
- 你真的了解非托管钱包吗?揭秘数字资产的私人保险柜
- Web3时代的数据标注革命:一个投资人的深度思考
- 支付巨头扎堆造链:一场关于金融未来的铁路战争
- 币圈周报:大饼36000关键位拉锯战,姨太2030支撑再度面临考验
- 谁将成为Layer2赛道的最终赢家?ZK Rollup的差异化探索
- 当AI遇见华尔街:金融从业者必备的5个智能助手
- Shibarium网络交易火爆背后:生态繁荣为何难挡SHIB市值缩水?
- 当区块链遇上信托:KoinWorks如何用技术重新定义财富管理
- 香港金融科技周:一场不容错过的思想盛宴
- 投资小白必看:5篇帮你搞懂ETF选择的硬核指南
- 18亿灰飞烟灭!币圈过山车行情背后的博弈
- 老马谈币:别急着给加密货币写讣告,好戏才刚开始
- 创业者必看:区块链如何成为你的商业加速器
- 当FOMO情绪来袭:一位老韭菜的掏心窝子分享
- 搜索
-